苍坡村(苍坡村的简介)
苍坡村位于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,为李姓聚居之地。始建于公元955年,原名苍墩。苍坡村在村庄的布局构思上,非常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。村庄是以“文房四宝”来进行布局。该村占地146亩,现有人家486户。1991年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。
1、古村简介
苍坡村位于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,为李姓聚居之地。始建于公元955年,原名苍墩。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(1178年)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设计的,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,虽经近千年的沧桑风雨,却旧颜未改,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、路道、住宅、亭榭、祠庙、水池以及古柏等,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。
在1179年即南宋淳西五年。李嵩邀请当时的国师李时日为自己的家园做了精心的策划布局。据说李时日考察了苍坡村的地理形势以后,认为苍坡所处的地理环境“火气太旺”,四面都有火灾隐忧。因此在布局上,注重以水克火,在村子的东西方位,各挖水池一个。东池,呈狭长的矩形,南北长147米,东西宽19米;西池,呈矩形,东西长80米,南北宽35米。据说当年笔架山的倒影正好映在其中,构成一幅静态水彩画。然而,苍坡在村落的建筑布局上的独到之处是借自然山水,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,因此苍坡村又叫文房四宝村。
村子的西面有一座笔架山,在面对笔架山的地方,村里用方砖和条石铺成一条长街,称为笔街,笔街是村里的主街。宋代李氏先祖的墓园,就在长街的西南头。用来防火克火的东西两个大水池,称为砚池。在东西水池的旁边,有一块形状酷似墨方的条石,在条石的一头还削凿成磨过的样子。据说当年这块4.5米长,截面为0.5和0.3米的条石是竖立在池旁的,墨石上面有51个半的孔眼。据老人们说,这上面的每一个孔眼代表一户人家,后人由此推算,当年竖立石墨的时候,村里有51户半人家。
整个村子用鹅卵石,按正方形围筑,寨墙有一人左右之高。寨墙内建筑布局整齐严谨,民居屋脊层次分明而错落有致,宛如一张铺展开来写过字的一张大纸。
苍坡村历千年沧桑,至今仍保留许多宋代建筑古迹。苍坡村的溪门在设计建造上别具匠心,仰头是苍坡溪门的牌坊,牌坊的屋顶是重檐悬山式结构,形象酷似虎头。在溪门里面,有一座石拱桥,拱桥的桥面象征虎背。虎头、虎背再加上牌坊上悬挂的两盏灯笼象征虎眼,这就暗合藏龙卧虎之意。
从风水上讲,拱起的石桥桥身,使溪门和里面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不在一个平面直线上,回避了直冲主街的犯忌。主街的起点是村子的中心,李氏祠堂就在笔街的起点,也在村口的东侧。
苍坡村在村庄的布局构思上,非常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。村庄是以“文房四宝”来进行布局。该村占地146亩,现有人家486户。1991年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。
2、历史沿革
村落始建于五代后周,始迁祖为避闽乱,从福建长溪徙居永嘉灵山被周家招为女婿,后东迁约一公里,建宅今址。宋仁宗至和二年(1055)第五世祖时,人丁兴旺,分为东宅、西宅和麻溪园三地段,各设祠堂,并在村口建李氏大宗。宋建炎二年(1128)第七世祖李秋山迁居方巷。宋孝宗淳熙五年(1178)九世祖请国师李时日商讨建村规划,按五行风水说,依“文房四宝”布局重建村落。
3、古村布局
村中街巷呈八卦形,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,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,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。先后建东西两方池及园堤胜景,同时以“文房四宝”作为规划思想指导其布局,建长306米、宽2米的直街称“笔街”,对村西笔架山;以两方池作“砚台”;砚台两旁搁置长4.5米、厚0.5米、宽0.3米、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“墨“;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平畴以为纸。意在激励后代读书入仕,光宗耀祖。李时日在村寨大门上题联:“四壁青山藏虎豹,双池碧水贮蛟龙”,以寓此村为龙腾虎跃、名人辈出之地。
4、历史传说
氏宗祠的牌匾上氏字一旁多了一点,不是笔误,而是还有几个非李氏姓氏的人家,这一点表示接纳相容外姓人的意思。按古代的建筑风俗习惯,祠堂不近庙堂。但是李氏却没有在乎这些,仁济庙就在祠堂的东侧。现在作为楠溪民俗馆的,就是仁济庙。仁济庙是李氏第十世祖李伯钧在1055年建造的。庙主不是观音、关公,也不是本族始祖,而是一个叫做周处的民间传说的人物。
在《世说新语》中记述过一个叫周处的人,在年轻时横行乡里,为乡邻们切齿痛恨。后来周处改邪归正,为乡里除害,最后战死沙场,是历代人们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。
5、主要建筑
苍坡溪门
苍坡的南门。此溪门形态优雅,颇具田园味。左右三段人字悬山屋檐,中间高,两边低。明间两柱上前后出四跳大插拱,承托着橼檩。整个溪门型制奇特,头拱,月梁,大头梁做工都极为考究,颇具宋代木构淳和之风。明间一道月梁横跨,曲线富有弹性,如过江之龙,如上弦之弓。梁中悬一匾,上题“苍坡溪门”四个字,梁下中间辟门,两侧设直棂窗。站在门内向外眺望,近处一片荷塘,莲叶田田,远处阡陌交通,绿野平畴。
望兄亭
苍坡村南寨墙上有一座望兄亭,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,这里还流传着李氏苍坡村七世祖李嘉木、李秋山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话。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、大宗祠、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要的公共中心,并和寨墙上那铁臂虬枝,浓荫如盖的古柏构成了一段村落立面活泼灵动的轮廓线。
仁济庙
苍坡村的东池、西池之间有一座仁济庙,是按照《周礼考工记》“前朝后市“的构思设计的,四合院式,门屋与正殿都是五开间,由十世祖李伯钧于宁孝宗淳熙十四年(1187)始建。庙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树,至今已八百多年。
水月堂
水月堂位于东池北端,四面环水,花墙隔漏,古朴典雅。堂南端有一小院,内挖小水池,如明镜镶嵌,可鉴日月。水月堂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(1119~1125),是八世祖李霞溪为纪念其为国牺牲的胞弟李锦溪而建。
车门
苍坡村正门历来称“车门”,是一座规整的礼制建筑,其结构为木造牌楼式,斗拱构件粗壮,两层屋顶各有两层下昂,木柱由下往上向内微倾,为“侧脚“作法。中间向上有五条横梁。
“车门”属明清以前的建筑技法,风格可远溯宋代。车门前有块石铺设的“进士坛”,从道路到进士坛有3级台阶,叫“三试阶”,从进士坛到车门有7级台阶,车门下有4块花岗岩拼成的“太师帽”图案。车门里面有5块石板联成“五龙”桥,也叫“鼎香“桥。这种种作法都有其确切含义,和当时的科举取士制度紧密关联。
楠溪江民俗馆
苍坡村里设有楠溪江民俗馆。陈列有百多件楠溪江流域民用实物,品类众多,年代有别,展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,是宝贵的人文迹物。
6、游览指南
从岩头到苍坡可乘往岩坦、张溪、鹤盛、岭头方向的中巴在苍坡村路口下车即可,然后步行10分钟进村或乘当地的农用三轮车(每位1元)进去。门票:15元(仅供参考)
以上内容就是苍坡村的简介了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,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苍坡村的相关知识,请收藏本网站!
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